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5-04-11 07:01:1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初听电影的名字——放牛班,我便开始了惬意的遐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是一个顽皮的,自由散漫的,无心学习的,让许多老师头疼的班级?还是一个全部都当“放牛农夫”的班级?春天,给人以生机,给人以活力,拥有着新的面貌。可又是怎么一位老师,为放牛班带来了“春天”呢?带着疑惑与遐想,我观看了这部电影。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其实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现实社会将这位人才埋没在了普通人的行列中。最终成为了一名乡下教师,被调职前往池塘畔底辅育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做“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都是顽童和问题少年。到任后,马修才发现校长以暴力高压的手段管制问题少年。犯错-受罚,恶作剧-受罚在这里司空见惯。

马修循循善诱,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当下这种情况。闲暇时刻,他会创作一些悦耳动听的乐曲,他谱写了专门供孩子唱的乐曲,他用纯洁的音乐感染了大部分老师。解脱了孩子们心中的束缚,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马修使用仁爱、友善、宽容的方法使我为之感动。

盖贺克,因为他的恶作剧,麦神父一只眼睛严重受伤。一开始他没有承认,连累另外一个孩子受罚。在前任老师的提醒下,马修知道了恶作剧的始作俑者是谁。他没有将这个孩子交给院长,而是和这个孩子达成协议:照顾麦神父直至他康复。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到了盖贺克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了悔意。

当马修老师拎着皮箱离开校园时,他期待着孩子们能前来和他送上祝福与告别,可都快走出来了也没有看到,不免有些失落,但当他走到围墙边时,看到了满地花花绿绿的的纸飞机。当他捡起看时,上面都是孩子和他告别的话语,这时,还有纸飞机从孩子们教室的窗户里源源不断的飞出来,接着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和马修老师再见,马修老师的心里充满了喜悦与乐观。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们,善待学生,要有一颗仁爱、宽容之心,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学生们们的认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的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这是一个发生在“池塘底”教养院的故事,一位“失败”的音乐家和一群问题少年,却给人带来了久违的感动。

主人公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乡间教师,任命到“池塘底”教养院去教育一群在别人看来无药可救的孩子,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这里混乱暴躁。这里的校长老师愁云惨淡,脸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线条,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可爱的新学监马修无何奈何的看着学生恶作剧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发现孩子漂亮的嗓音。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很自然,难得的共鸣,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复了清澈干净,师生在欢娱的五线谱上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影片的最后,反复回放着安睡前宿舍里合唱的片段,主唱男孩皮埃尔眼波流动的感恩,马修离职时窗口飘飞的载满孩子幼稚字体和深沉思念的纸飞机,一张张像被时间氧化变黄的旧照片。他们是应该相互感谢的,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自己的创作春天”,料想更是让他收获了看到他们改变的成就感;孩子们该感谢这样一位伯乐,挖掘出美丽的歌声,还有比歌声更美的崭新的自己。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部好的影片是不需要强加修饰的,《放牛班的春天》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没有夺人的漂亮演员,没有花哨的特技拼凑,几个稚气未脱的“问题”孩子,一位已经秃头的老师,再加上干净简单的音乐,涓涓的流淌故事……

声色具备的100多分钟后,耳畔还回荡着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段简单的快乐,陶醉了他们,又迷醉了多少回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尘世间谁都想要有力量。希望有力量生存,有力量养家,有力量成就更多。

但是,力量,每个人显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剧中主角,忠厚老实甚至有点儿窝囊的教导主任,怎么看都是好欺负的对象,就连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发现他简直就是自带春天的天使。他的春天,温暖着茫然无望却渴望爱和美的孩子们,点燃了因生活困顿而没有自信的女子的信心,他甚至还一度把春天吹进了贪婪而食古不化的校长的心里。那场全校随着音乐快乐舞动的场景简直让人以为从此大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这几次春风化雨的美好时刻的出现,都是音乐带来的。有些拘谨、人生也不太得意的教导主任仗剑走天涯的力量就是音乐。音乐使他自带光芒。他沉浸在音乐和沉思中时,他教孩子唱歌时,完全成为另一个人。不再是凡尘里那个怕校长让他丢了糊口的工作窝囊中年男,不再是担心孩子的恶作剧而管不了的教导主任,也不是那个连“爱”字都没能说出口的失恋人。诗情画意都写在了他的脸上,通身充满了文艺范儿,有了力量,让孩子们臣服于他的“魔力”里。

返回世俗的他却是无力的,像是立刻被打回了原形,完全没有了音乐里的顶天立地、雄心壮志和让人见之忘俗,仍旧是那个为了三斗米而折腰的嗫嚅人。但是,良知所给与他的高尚却没有随着音乐的暂停而消失。被辞职后的教导主任在苍凉的清晨,形单影只地走上了他来时的路,一个送行的影子也没有出现。突然,学校高墙里一双双孩子的手抛下一张张祝福的纸片,-在他离开的路上绽放出希望的花儿。原来是真的,只要春天来过,花儿就一定会绽放,绽放后结出的种子还依然会植根在珍贵的人间。

天使美而不自知,无声度化身边人。

《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春天是音乐,是良知,是美,更是是善良和希望的启蒙。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我愿生命待你好,也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后来啊,我一直在想这应该是马修最想对那一群生活在“池塘畔底”的孩子们说的话吧。

影片的开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手中破旧的日记本将我们带入了他对音乐启蒙老师马修的遥远的回忆,而那时他正流浪在他们的一片风景里。

过气的音乐家马修来到这所素有“池塘畔底”之称的辅育院当代课老师。捣蛋的学生,近似酷吏的院长,还有让孩子们闻风丧胆的禁闭,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让他感到莫名的不安和深深的恐惧。

因为这里缺少光和爱,学生用堕落的姿态面对着生活,只有严酷的院规让他们为之胆颤。

每个孩子都 ……此处隐藏6489个字……规矩。

本无天堂,本无地域,一切源于心。

谁也拒绝不开温暖和柔软。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也会到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在一部电影中,我收获了坚持,这部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主人公叫马修,他是一个校监,那是一所寄宿的男校,这里的孩子特别调皮。有一次马修从孩子的宿舍旁经过,听见他们唱:"秃头,你完蛋了!”他就笑了一下,从房间外面走了进来。那个在唱歌的孩子没有注意马修已经进来了,所有人都安静了,只有他一个人唱,在安静的宿舍楼里声音特别响亮:“秃头,你完蛋了!”他觉得不对头,突然停下来,问:“同志们,你们怎么都安静了呢?”大家不回答,都看向他后面。他回头一看,马修已经走到他身边,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马修笑着说:“唱的不错,可是跑调了”,然后他就一句一句的教那个孩子。教完后他就走回自己的房间去睡觉了。

但马修并没有睡着,他躺在床上想:“以前我放弃了音乐,今天,他们居然唱歌了,虽然跑调了,但是他们还是唱了!”第二天早上,他醒来发现自己放谱子的柜子被撬开了。他满楼层找,最后到厕所里找到了,几个男孩子正在看他的那些谱子。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是乐谱吗?是书吗?是密码吗?到底是什么?难道他是一个间谍,他来我们学校要干什么?

孩子们的好奇极大了鼓舞了马修。晚上在孩子们睡觉的时候,马修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写乐谱。第二天早上,他来到教室里,对孩子们说,他要让班级里的每个人都唱一首歌。每个孩子在他面前唱了一首歌以后,他分配了他们高声部和低声部,就这样开始了音乐教学。在晚上带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在孩子们洗澡的时候,在孩子们游戏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玩耍。

与马修喜欢音乐恰恰相反,这个学校的校长却很讨厌音乐,就只顾自己的前途,从来不为这学校里60个男孩着想,从不支持孩子们学习音乐,他很不想听到孩子们唱歌,就下令不允许唱歌。男生们来到校长办公室,请求校长允许他们唱歌,而且邀请校长参加唱歌比赛,也展示体育课上唱的歌,但校长还是很厌听到歌声,他把马修叫到办公室,要求立刻停止唱歌。可是马修不为所动,还是坚持,最后校长忍无可忍,把他开除了。但是这首歌被永久的流传下来,至今流传。

我觉得马修是一个有梦想,而且能够坚持完成梦想的人,虽然校长否定他,孩子们当初也不理解他,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监,但是他仍坚持着,永远都不放弃音乐。据说他有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世界非常有名的音乐家。

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有一种永不放弃,永远坚持的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简单,清纯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这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这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马修老师的经典台词,也是能让我们受益一生的一句话。

在“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坏学生,他们偷钱、诈骗、打群架、辱骂他人,甚至还放火,抽烟,简直是无恶不作!他们的校长便使用各种手段去严惩他们:鞭打,抽脸,关禁闭,做劳动……可这不但没有阻止他们,反而使孩子们更加猖狂。

就在这时,来了位矮小的新代课老师,他就是当年失业的大音乐家马修。马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突然发现孩子们特别爱编歌曲骂人,有几名学生甚至有着几乎是上帝赐予的金嗓子,于是他就试着用音乐救赎这些所谓“无药可救”的孩子们,居然让他们乐观起来了,建立一支合唱团,他还成功驯服了禽兽班“危险问题少年”等级的新学生孟丹,让他成为了自己合唱团中的男中音!最终,当所有人都出去了,校长也去领勋章时,孟丹烧掉了“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马修。他从来不惩罚学生。对于学生,他宽容对待,当皮埃尔被关禁闭,皮埃尔的母亲前来看望他时,马修没有说皮埃尔被罚的事,而是说皮埃尔牙疼去看医生了,皮埃尔的母亲只好扫兴而归;对于校长,他横眉冷对,就在他即将被辞退的时候,他当面指出校长的粗暴自私、追名逐利,对别人没有丝毫信任之意与变态心理。

马修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些事来,靠的是什么?是工薪的诱惑吗?不,做好做坏都是得那么多工资,他靠的是职业信仰!毕竟,他是一名教师,教育孩子们是他的职责,既然他擅长音乐,那就用音乐去感悟心灵,教化学生,激发天赋,培育人才!正如他对皮埃尔的母亲所说:“我不但有孩子,而且有六十个孩子!”

我最不喜欢校长哈森。他是个追名逐利的人,与马修相比,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哈森眼里,名誉、金钱是最重要的,学生通通是他的摇钱树,赚钱机器。他的职业就是处罚学生,他只会坐等他人之功,独占他人之成功之果,我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变态,而不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不过,后来有一幕,我看了特别解气,那就是孟丹烧学校的那一幕。像那种地狱般的地方,本来就不该有,看到哈森垂头丧气的样子,我不禁想到:“恶人恶报!”

马修先生对于孩子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春天,意味着阳光,意味着通往心灵的一扇窗。是他——马修,让孩子们走出地狱,变得乐观起来,行走在阳光大路上,获得了生命真正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