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9 10:27:16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8篇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其中两天绿线内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本课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做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想玩这个游戏吗?

课件出示:猜谜语: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劳动学习要靠它,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手】

同学们很聪明,还想不想再猜一个了?

课件出示: 猜谜语

能思考、会创造,人体当中最重要,活到老,用到老,小朋友们要用好。

【脑】

手和脑的作用可大了,他们是人的两个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人有两个宝》

2、出示课题:1人有两个宝

指名看拼音读课题。

师指导:注意“个”本来是第四声(出示“个”),谁来读一读?在这儿变成轻声,要读得轻一点,谁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很幸运有两个宝,该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一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用笔圈出课文里的生字,看谁圈的又全又准确。

3、学生自由读儿歌。

自读要求:对照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朗读检查

(1)、出示带拼音的:两、宝、手、会、做、脑、创、造

(先拼后读)

(2)、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两个、宝、双手、会、做工、大脑、 创造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呀?(3句)

5、指名分句读课文,教师帮助正音,指导停顿。

(第一句,重点指导“两个、双手、大脑”;第二句,重点指导“做工、思考”

;第三句,重点指导“创造”)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1、学习第一句

⑴指名读第一句。

⑵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人的两个宝分别是什么呢?和小灰兔》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小黑板(相关词语)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导入:有一种动物,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四条腿,青年的时候是两条腿,老了的时候是三条腿,请小朋友们猜出这是一种什么动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rén “人”(生认读汉字。)

接着提问:人有哪些本领呢?

2、师: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

(板书课题:人有两个宝)

3、生看拼音认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呢?(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有序地板书)

2、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2、学习第二句

(1)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2)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

(学生练说“××的双手会……”句式)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3)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4)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1)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2)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 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3)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4)指导朗读第三句。

4、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然后试背。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问题,还背出了课文,鼓励 ……此处隐藏6605个字……的作用。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⒈猜字谜:一撇一捺,支撑天下。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人” (指名认读)

⒉师:你知道有哪些人?

【设计意图:兴趣是孩子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在课堂中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以课题作为突破口,发散开去,便能辐射全文,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一开始给孩子们创设一种情境,让孩子们通过猜字谜引出“人”。再让学生明白“人”是指所有的人,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这样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⒊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写人的一首儿歌。 板书课题: 人有两个宝

⒋齐读课题。

二、初步课文,感知文意

⒈读了课题后,在你的脑海里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⒉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

⒊老师配乐范背课文。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孩子而言,老师是神圣的,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会令孩子羡慕不已。所以,引导孩子摆脱顿读、指读的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老师多示范,这样降低朗读的难度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地做到“我要读” 。】

⒋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注意词儿连读。

⒌检查:⑴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⑵检查词语是否读正确了。

⒍精读课文,要求:

⑴把句子读通顺。

⑵边读边思考: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

⒎指名分句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三、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⒈学习第一句

⑴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

⑵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

⒉学习第二句

⑴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⑵理解“做工”

①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 ”句式)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 ”、“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⑶理解“思考”

①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

②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③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⒊学习第三句

⑴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⑵理解“创造”

①师述:老师在教小朋友学汉语拼音时,觉得画四线格既费神又花时间,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就动手做了起来,(用预先做好的纸板画四线格)你们看,是不是简单多了?这就是————“创造”!

②出示词语“创造”,学生认读。

③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

④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设计意图: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对“创造”的意义作了诠释:“……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末了两句的意旨是人想要有所创造,必须“用手又用脑”,句中的“又”字不是一般的表示并列,而是具有强调作用,强调了双手和大脑必须协同运用,也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通过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⑤这块纸板除了可以画四线格之外,还可以画五线谱、河川、海草。(老师板画)

【设计意图: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⑥指导朗读第三句。

⒋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再读全文,能较好地全方位定位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⒌试背课文

⑴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⑵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展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⑶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⒈指名读:人、个

⒉指导书写“人”和“个”的笔顺。(多媒体出示)

⒊学生在书上描红。

⒋指导“人”和“个”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⒌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设计意图:在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出示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说笔顺,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再按笔顺描红,最后临帖。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教学,学生的书写才能学得扎实,写得漂亮。】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