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4-15 00:34:22
【精品】说课稿四篇

【精品】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思路: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

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材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电子商务实务》。这本教材紧扣教学大纲,依据B2C电子商务的真实业务流程所撰写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本次说课的内容《店铺定位》是本教材第三章“网上交易管理”中第一节“网上交易前管理”中的内容。本课内容实用性强,涉及的知识属于电子商务专门化方向中的“网店装修模块”。《店铺定位》的学习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店铺定位系统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店铺定位策略对自己经营的网店进行准确定位,提升学生的网店策划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店铺定位的含义,掌握店铺定位的策略。

(2)技能目标:能综合运用店铺定位策略对自己经营的网店进行准确定位,提升学生的网店策划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店铺定位方法的实施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店铺定位的策略

教学难点:店铺定位策略的初步运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等课程,有了较具体完善的理论知识及一定的技能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亲身网购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对于网上开店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对于在开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人气、店铺没有特色成为本节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职学生虽然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学习功底较差,但他们的智力发展并不比别人差,而且他们的思维相当敏捷,对新型事物接受能力强且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他们对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电子商务类事物的应变能力也非常强。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辅。

(1)情景教学法:职业化情境设置“店铺没有人气,没有特色,怎幺办?”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体验活动更具职业水准。

(2)任务驱动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任务“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网店进行定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完成任务活动中。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合 ……此处隐藏2171个字……子底部孔比水流净的时间、用刻度杯等。 (板书)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方法中,有的方法简便、科学、有效,同时有利于学生在下面的探究活动中选取比较好的实验方法,达到实验效果。)

3、小组确定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明确分工后实际操作,交流结果。

提醒:从每个瓶子里倒出的水,在比完后要倒回原来的瓶子,不能让水洒出来。注意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预设: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如果此时有学生提出用画刻度的方法可以更精确的比较,并可以使比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直接引领学生进入比较水多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开始自制刻度线测量。 (板书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的存在来验证假设猜测的正确与否,完成对水的多少的初步比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比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发明过程

过渡:同学们找到了装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两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们能说出来吗?

1、2号瓶中的水比其它2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要引导。

2、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引导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科学?

预设:(所有方法最终指向用有刻度的杯子量。)

A、 用小杯子量。追问:“用小一点的杯子一杯一杯去量,多出来装配怎么办?再用更小的杯子吗?又多出来半杯怎么办?

B、 做一个记号。如果要比较更多瓶水的多少呢,每一次都做一个记号吗?有办法让这个杯子能比较多杯水的多少吗?

C、 用有刻度的杯子量。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如果没有带刻度的杯子怎么办?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描述水多多少,最终找出科学的方法,此环节注意了和第一个活动方法的联贯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能力强的学生自主发现比较水多多少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能力稍差的学生学习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使所有学生体验到遇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画刻度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学生实践:自制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预设:最终指向比较时必须统一刻度。

A、 测量结果大部分相同。追问:为什么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

B、 测量结果不同。追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结果统一?(统一刻度)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在学生经历量筒的发明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发明有刻度的量器的意义,同时对量筒的单位毫升产生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开始意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用标准单位测量才可以让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设计本次探究活动,还可让学生认识到“水的多少”是立体的,希望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水的体积”转化,希望学生从关注“水的形状特征”开始向关注“水的体积”这一新特征转化,为量筒和毫升的引入做准备。)

四、认识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认识量筒及单位毫升

1、出示量筒,学生观察,汇报发现。

(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还有一个嘴)

2、认识毫升:谁知道ML又叫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

3、提示测量要求:

数一数大刻度之间有几个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正确读数方法)

(二)、使用量筒

请学生到讲台前用量筒测量讲台上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设计意图: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指导学生规范地使用量筒;提出毫升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认识水体积多少的不同,更使学生明确“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同时理解测量需标准工具,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五、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1、小组测量一次性纸杯能装多少毫升水并交流结果。

2、估算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

(出示酱油、矿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装多少毫升)

(设计意图:继续关注“水的体积”,练习使用量筒和毫升,能初步估算常见液体的体积。)

3、课后调查:不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几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4、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不关水龙头1天,1个月会浪费多少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基础上,比较详细的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不同,致癌机理以及建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对防癌、抑癌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的建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2)能力目标:学生亲历收集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会分析误差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他们具有关于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综合调查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讲授法:本节课以讨论为主,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主体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细胞的癌变(概念)→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小结,反馈练习。

《【精品】说课稿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